随着新春的脚步渐近,湖北老河口各地民俗年味渐浓,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联袂上演,丰富了当地老百姓的文化生活,热闹了家家户户的团圆年。
2024年12月,“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5年春节成为首个“非遗版”春节。
当“非遗”撞上春节,惊喜与期盼纷纷接踵而来。
俗话说“春节大过天”,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到头难得的阖家团圆的日子。
扫灶台、囤年货、贴春联、挂年画、包饺子、吃年饭,除夕的饭桌上,守岁的灯火下,拜年的祝福中,访亲的队伍里,一家人就是要整整齐齐。
种种沿袭千年的礼节习俗,蕴藏着中国人对于种族延续、文化传承、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的认知与想象,承载着感恩、庆贺、祈福等最朴素的情感和最难舍的情结,饱含着家庭和睦、社会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人类的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
在老河口市,今年春节的“非遗味”格外浓郁。元旦过后,老河口市各类送戏下乡、送年画下乡等活动就在各个街道社区、乡镇村组陆续上演。本是为了服务乡镇社区老百姓的文化惠民活动,却因非遗元素成为市民游客追随打卡的“非遗体验游”。
据了解,此次春节申遗,湖北的鄂州嵩山百节龙、汉阳归元庙会、潜江灯会、老河口木版年画等4个非遗代表性项目也参与了申报。
老河口木版年画历史悠久,是中国民间年画的一种,是湖北襄阳具有地方特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和传统美术优秀代表之一。老河口是湖北省目前仅存的木版年画生产地,从明朝中期开始出产年画,清代乾隆至光绪年间发展最为兴盛。为保护传承这一民俗瑰宝,2011年,老河口木版年画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内容多取材于历史戏剧、传说故事,构图饱满有层次,雕工精细流畅,线条粗犷有力,颜色丰富而对比鲜明,人物造型生动夸张,神形兼备。其寓意吉祥喜庆的作品有:《门神》《和合二仙》《一团和气》等。每逢农历新年,当把五颜六色、雄赳赳气昂昂的门神往大门上一贴,家里就有了新年的喜气和希望。
每年春节前夕,老河口木版年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陈洪斌都要制作一款生肖年画,今年的同心如意灵蛇献瑞双色套印版一经发布就受到老百姓的广泛欢迎。
送年画,是老河口群艺馆春节前必有的文化惠民服务活动。
每年进村入户,工作人员都是带足了新写的春联、福字,色彩丰富的文武门神等各类年画。
过新年,看大戏,湖北越调不缺席。
“三千年古城墙放飞梦想,巨龙起彩虹跨春涌汉江。都市圈大发展蒸蒸日上,山河绿美画卷还数襄阳。风云会隆中对智慧点亮,齐踔厉共奋发再创辉煌!”旦角舒广袖,武生翻筋斗,万花丛中,帅气小生开嗓一唱,唱出了新年新气象。
春节前夕,老河口市湖北越调仙人花鼓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在乡镇、村、社区等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送戏下乡活动,所有演员你方唱罢我登场,忙着排练各种节目。
“春节前是我们中心最忙的时候,送戏下乡在老河口各地演出,到省里演出我们的新戏《百里丹渠》,参加市里春节晚会表演,还有湖北越调传承的寒假培训等工作。”老河口市湖北越调仙人花鼓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负责人苑立珍介绍,春节的忙,反映的是老百姓对这项艺术的认可与喜爱,这是大家传承与创作的动力。
老河口木版年画、湖北越调、双头口醋、樊氏糖人糖画……一个个耳熟能详的非遗代表性项目都是老河口人对新年的记忆,更是如今春节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深深地融入了老河口人的美好生活之中。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9月6日上午,在崂山区政府西塔楼一楼大厅,崂山区科创委联合沙子口街道、大石社区启动了为期5天的大石村农民水彩画展。本次画
2021-09-08 12:23在5米高空作业,将数吨重的火车车轮或者小到几十斤的ldquo;铁疙瘩rdquo;安全装卸到位,可能谁也不会把这一切和一个
2021-09-03 11:10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成长规律。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每一步都充满着对这个世界的好奇,那作为家长的我们,该如何顺应孩子的成长
2021-08-30 18:502021年7月19日,备受关注的2021第五届中国家居品牌大会在广州启幕,现场发布2020-2021中国家居十大优选品牌
2021-07-26 01:28